天天微速讯:旅游这么火,携程一定很赚钱吧?
文|表外表里 ,作者|张冉冉,编辑|曹宾玲
(资料图片)
憋屈了三年的携程,正华丽归来。
上半年,房地产依然寒气逼人,楼盘门可罗雀;燃油车、电动车价格血战," 等等党 " 照旧持币观望;只有旅游业,赚得盆满钵满。
携程作为 OTA" 一哥 ",自然当仁不让。其高管在 2022Q4 电话会议上表示: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,帮助旅行者探索地球上最遥远的角落。
业绩上,更是光鲜。携程报告显示,五一期间用户飞行距离达 4 年巅峰,出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近 7 倍,国内景区门票票量较 2019 年五一增长超 2 倍。
基于市场的火热和携程的行业地位,资本市场的预期直线拉升:" 前两年,携程成本管控得很好,现在酒旅全面复苏,利润有很大的释放空间。"
携程也没藏着掖着,乐观表示 " 非常有信心实现 20%-30% 的健康利润率 "。但同时不忘做预期管理:出境业务复苏滞后、增加国际 OTA 产品组合,在一定程度上对集团的利润率产生了负面影响。实际上,携程难的不止是出境游,目前其竞争态势、供应链关系都很复杂。
要实现 " 健康利润率 ",难度恐怕不小。
抖音在左美团在右,OTA 平台如何酣睡?
割不动中产的 OTA 平台,盯上了小羊羔。
"Z 世代将成为全球旅游业复苏的关键推动力,与他们建立品牌黏度非常重要。" 携程 CMO 孙波希望能链接年轻一代游客。
同程旅行高管也在采访中表示:"Z 时代在出行数量、消费能力、订单等方面的增长都是最快最好的细分群体,近几年一直非常关注他们。"
这不仅是在拉拢新的消费主力军—— 2021 年 Z 世代在线旅游次均消费额同比增长 26.3%,狠狠碾压 Y 世代和 X 世代,并且群体规模还在不断壮大。
更是应对内容平台竞争的手段。毕竟 " 永不下线 " 的 Z 世代们,旅游决策深受内容的影响。" 抖音、小红书哪个地方特别火的时候,能明显看到 Z 世代往那个地方跑,比如说之前大唐不夜城火的时候,西安的出行订单明显增加。" 同程旅行高管如此说道。
甚至有数据显示,2022 年 Z 世代在抖音快手等各类内容平台预定旅游的占比已达到 45%。
在这种背景下,原本与携程等 OTA 平台报团取暖的酒旅企业们,争相涌入内容平台的怀抱。以众信旅游为例,其 2022 年报重点 cue 到了抖音、微博等渠道的效果:" 在短视频及直播等新零售领域,年度累计收获超过 5000 万 GMV。"
翻一翻其他几家旅游上市公司的年报,频繁出现的种草、圈粉等表述,都彰显着它们对新渠道的重视。
酒店商家在内容平台上也越来越活跃,首旅如家酒店集团营销中心员工在采访中表示:" 五一期间,我们抓住抖音上的淄博烧烤热点,规划了淄博以及周边城市可用的预售券产品,争取更多的销售转化。"商家的热情,与抖音今年来不断加码酒旅生态建设有关。如下图,其通过打通酒店商家预定系统等措施吸引更多商家入驻,并且还在持续加大对酒旅商家的资源倾斜。
抖音生活服务最新数据显示,4 月 29 日至 5 月 3 日,国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 8 倍,酒店增长近 900%。而酒旅商家多线布局,意味着传统 OTA 平台的用户很可能会被分流。比如,携程 2022Q4 电话会议上,分析师就多次追问了应对 " 短视频竞争 " 的相关问题。
携程管理层的答复是:内容平台非常专注于基于位置的服务和预售产品,目前与我们的核心业务的重叠非常有限。
话虽如此,携程还是提高了警惕:相较于 2019 年,去年的研发费用率猛涨 11%。这部分费用正是用于内容建设,如 APP 改版后增加的个性化内容展示、直播、星球号等。
而且投入仍在持续,携程回港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表示筹资用途包括 " 继续投资个性化推荐、内容创造及分销和自动化用户支持的技术。"然而,瓜分蛋糕的又岂止是内容平台。可以看到,2019-2021 年,携程系(携程 + 去哪网)市占率下滑了 5.5%,而美团、同程艺龙等老对手市占率分别提升了 15.4% 和 2.7%。
毕竟一场疫情把居民拘束在了本地游上,深耕大众市场的美团、同程艺龙自然能吃到更多红利多。并且在携程被逼下探时,美团还在持续进攻其所在的中高端酒店市场。据其财报披露,截至 2022Q1 高星酒店间夜量占比为 17.4%。
这导致二者差异化逐渐模糊。一位酒店业的职业经理人表示:" 现在最好的选择是两者都合作,毕竟两个平台的曝光度都不可小觑。"
总而言之,携程在抖音、小红书等内容平台和美团、同程艺龙等在线旅游老玩家的夹击下,面临更强劲的竞争。
2022Q3 电话会议上,携程管理层也语重心长道:2023 年的竞争趋势会比 2022 更激烈一些。
基于此,携程再一次开启战略防御,尤其加大销售方面的投入。其 2022Q4 电话会议提到:如果收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,销售费用占比可能 25% 左右,因为除了复苏,要做新的用户增长、做获客、做市场渗透等。
然而相较美团、同城旅行等同行,没有流量金主爸爸的携程获客成本较高。叠加烧钱研发,其盈利能力或一定程度会被侵蚀。
参考海外 OTA 平台 Expedia 和 Booking 的复苏情况可以看到,由于销售费用投入的增加,其扣非归母净利润一直到 2022Q3 才恢复至疫情前水平,滞后于预定量和收入。
更雪上加霜的是,近两年,用户和商家绕开 OTA 的趋势也逐渐明显。酒店、旅行社寻求解绑,OTA 平台被 " 排挤 "?
现在," 酒店代订 " 已变成社交平台上的灰产。
这部分 " 生意人 ",主要以 " 会员代订维持等级 "" 我赚积分你省钱 " 为幌子,引诱人们上当。
骗局的成功,除了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,也有酒店的 " 推波助澜 " ——会员运营正成为行业大势所趋。2020-2022 年,锦江、首旅、华住三大酒店集团的会员数均有所增长,会员直销预订率也不断提升。其中,华住集团已拥有超过 1.99 亿名会员,自有渠道订单占比高达 85%
而酒店如此大力推动会员运营,就是想减轻对携程等 OTA 平台的依赖。毕竟过去,OTA 平台凭借着流量优势,在酒店面前比较强势。
华住创始人季琦在采访中提到过:一家酒店接入 OTA 网站,就像装上了自来水管。看上去不错,付费就有水,水费大约在平均房价的 15%-25%。但不少酒店的利润才 8%-12%。也就是说,OTA 网站从每间房上赚走的钱,是酒店的 2 倍。
" 水费 " 如此昂贵,一方面在于 OTA 平台的佣金率远高于直销渠道。锦江和华住 2021 年业绩交流会有透露,锦江 Wehotel 中央预订费用 5-6%(部分酒店),华住会是 8%,但 OTA 平台分销佣金率普遍在 15%。
另一方面,OTA 平台上聚集五花八门的酒店,要想获取订单,砸钱获客也是一笔开销。而流量的定价权大多掌握在平台手中,酒店只能含泪买单。并且花钱买来的客户还较难留住,华住总裁刘欣欣曾分享了一个数据:华住的有效会员一年能贡献 6 个晚上的入住,散客能贡献 2 个晚上,而 OTA 客人只贡献 1.1 个晚上。
" 酒店那么多,当然是哪家划算订哪家。" 一位消费者的分享,道出了 OTA 渠道的尴尬:海量选择下,用户对单个酒店的品牌感知不强,难以形成复购,用户 LTV(生命周期价值)有限。
与之相比,酒店自己运营会员,直销渠道获客成本更低,用户复购率更高,还不用被平台牵制,当然乐意为之。
尤其是过去三年,各大酒店营收利润双双下滑," 提直降代 " 更要尽快提上日程。比如,锦江酒店就不断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拓展会员覆盖面,来改变渠道重心。
而酒店集团的 " 背刺 ",无疑会给携程造成困扰——相较于低星酒店 4.2% 的佣金率,携程对连锁高星酒店佣金率达 9.1%,是核心利润盘所在。更何况,这一回合里,携程成了相对被动的一方:
此前三年,众多单体酒店品牌倒在寒冬中,关店率远高于华住等连锁酒店。
这导致行业集中度、连锁化率加速提升。数据显示,国内酒店 CR3 市场份额从 2019 年的 50.8% 增长至 2021 年的 59.3%,尤其是携程主攻的高线城市,酒店连锁化率水平更高。这意味着,越来越多的酒店有能力怂恿住户绕开携程,直接前往自有 APP/ 小程序预定,以腾挪出更大的利润空间,对携程的供给和营业收入造成影响。当然,并不是所有连锁酒店都能绕开携程。锦江酒店内部人士在采访中就提到:" 直销模式要求酒店自身有很强的直销能力,否则酒店还是得依靠各大分销渠道来销售客房,而那些比较强势的分销渠道会在渠道价的基础上做‘加减法’,同样会让酒店方很被动。"
可以看到,锦江、华住、首旅这三家,都是经过十几年深耕与几千家门店地推,才能掌握过亿会员,其他实力相对不那么雄厚的酒店,还得背靠携程乘凉。比如 2020 年,洲际酒店集团官宣与携程合作,双方打通了会员体系。
然而不止酒店,一些旅行社也不想和携程 " 锁死 " 了,尤其是其宣布零售转代理之后。
有商家举例:在零售模式下,自己负责对客咨询工作,而在代理模式下,被鼓励使用携程客服。今年初,携程又遮盖了预订人手机号码,直到出行前一天商家才能看到。" 接触不到客人,你我的饭碗就是携程的客服给端着。" 该商家无奈道。
而携程对零售转代理的回复是 " 平台策略性调整 ":" 总体上代理模式的佣金率较零售模式没有必然提高,平台也不会压缩合作商的利润。"
但也有部分商家算了一笔账,发现代理模式下,如果零售价不变,携程赚得更多,自己赚得少了。
对此,携程方面强调," 供应商有权自主决定给予平台的同行结算价格 "。换言之,供应商可以通过涨价来保障自己的利润。可在中产缝紧荷包、00 后动不动就整顿旅游业的当下,显然不太现实。
基于此,许多旅行社也开始涌向小红书、抖音等内容平台,在上面完成种草到消费的闭环,把携程排挤在外。
正如一旅行社老板在接受采访时所说:" 这些平台没有抽成以及手续费,推广免费,无账期。这不香吗?"当然现在内容平台也存在明显短板,比如没有历史点评和打分可供参考、维权服务跟不上等,踩雷的概率还很大。但这种商家 " 出逃 " 的趋势,值得 OTA 平台们注意。
小结
疫情阴霾散去,影响携程利润的最大负面因子逐渐消散。
然而,抖音等新玩家凭借流量和内容优势,挤进在线酒旅赛道,抢占 Z 世代群体心智;美团等老对手同样在疫情期间不断壮大,磨刀霍霍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。
更重要的是,酒店、旅行社等上游供给方们也开始建立直销渠道,与 OTA 平台 " 解绑 "。
眼下的种种挑战,意味着携程并不能高枕无忧,躺着赚钱。
更多精彩内容,关注钛媒体微信号(ID:taimeiti),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
关键词: